
李文愚船長避碰翻譯
特別是在一個寒冷、平靜且孤單的夜晚,當我們的心思都飄零到遠方,就像徐志摩的詩” 偶然”
我是天空浬的一片雲
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
你不必訝異
更無須歡喜
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
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
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 方向
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
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
瞭望可

第一章節:序言
是,我們應該在足夠時間且適當距離外,採取避碰措施,這是千真萬確的!那麼每一個避讓行動,應該都能美好和輕鬆的達成。令人驚訝的是,在我們每天近乎完美的瞭望實務,我們仍然可能會逐漸減少能力,即使瞭望的當值船副與船長,都有碰撞的憂慮,但答案似乎只在船長心浬。在他過去長久的航海生涯,可能有些令他難忘、環繞內心的險情事故,但他從不談論或透漏出來,這全部都藏在他智慧的眼光背後。因為事故的造成原因,大部分都歸咎於,”疏於瞭望”或”違反航行當值實務”。這兩頂帽子一扣下來,似乎問題就解決了,沒有人在去探究,如何改善”瞭望或航行當值實務”,以避免過勞與能夠集中注意力,於最需要的地方。
醬就像詩人寫的”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”,
”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”。
只要遵守”瞭望或航行當值實務”,就不會有險情事故,其他的討論理解,反而容易造成誤導。長期以來,避碰的本質,都不被了解,連最基本的能力要求,都跟著失去。
自從STCW95規定,ARPA證書變成當值船副強制的要求後,目的是想藉由電腦的幫助避碰,但是在過去10年事故統計指出,新的設備和訓練要求,並沒有一如想像中地減少碰撞的發生,調查海事事故方面,顯示人為因為占很大一部份,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碰撞可歸因於人為因素(MAIB,1991 ; P&I, 1999 ; Grime,1996),Kuo’s(1998)研究包含所有意外的百分之60是人為錯誤直接導致,此外百分之30的意外是人為因素間接促成的。
關心碰撞原因的調查(Dragr et al, 1981; Cahill, 1997),分析碰撞危機(Hinsch,1995; Wennink, 1992),瞭望者的避碰行為(MSA, 1995; James, 1994; Zhao et al,1995),相當多的研究過程經完成:一些導致碰撞經常發生的不安全行為已經大約被證實。(MAIB:Lessons from Marine Accident Report No 1/2005, Stephen Meyer Chief Inspector of Marine Accidents)
- 1. 瞭望。保持好的瞭望,包括目視和雷達,在夜晚、能見度不好、大船或航行受限制水域,根據STCW你必須更加專心瞭望,
事實上,我們調查每一個碰撞事故,那些應該在駕駛台增加瞭望的船,卻沒有增加,沒有正確使用瞭望實務,代表當值船副沒有用到,最安全重要的方法來避碰。
- 2. 電子航海儀器。當值船副時常只利用雷達目標測繪來判斷CPA,有時候伴隨著悲慘的結果。自動測繪、電子方位線、可變距離圈和雷達警戒區警報等設備,正常都可對當值船副提供幫助,專業的做法,就是使用這些設備的協助,對其他船舶保持良好的環境察覺。
- 3. 提早行動。假設你是讓路船,儘早採取措施,就可以減少過大的動作,儘早解除碰撞危機。要等到最後一刻才轉向,會危及到你船和讓其他當值船副感到困惑。同樣地,假若你是直航船,不要認為他船,將在最後一刻轉向,使用避碰規則適當的信號警告來船,假若需要的話,如讓路船未採取適當的行動,本船必須依避碰規則17條,開始採取行動。
MAIB’S的資料庫,有關10年期間,超過1600個已經報告的意外事件中,從浬面摘錄出廣泛的資訊,用這些資料來研判趨向和異常事項。在2004年,安全研究已經出版,包含其他因素在浬面,在許多意外,特別是擱淺,瞭望員疲勞是最主要的因素。
從上述研究中,擱淺似乎是駕駛台程序中最易受傷的部分,當值船副被疲勞影響的時候,人為因素危及了程序,疲勞的原因來自哪浬?依我來看,疲勞有時候來自避碰的心理壓力,尤其是年輕船副。
當我是三副時,航行出蘇伊士運河,本船的柴油引擎,慢慢地加速,正在超越早上南航先通過,且有軍艦護航的大型油輪,我完全被前面船的移動所吸引,我無法辨別蘇伊士灣內的海岸線(與散亂的鑽油井),和迅速推進的技術來確認船位(確認兩連續目標的距離和方位,且弄清雷達的目標,和可以被用來下一個15分鐘定位的雷達目標),我可以做的是,用兩腳規來測量現在航向的航距,和核實我在下一個轉向點前,有足夠的距離(比十五分鐘更多),不幸的在十五分鐘後,我仍然不能找出,雷達顯著的目標來定位,我打電話叫船長,且向右轉向,避讓前面非常近的大型油輪,他正在左轉,當船長到駕駛台時,他發現無法在海圖上找到雷達定位,已超過一小時,而且他質疑我朝右轉的決定,將導致本船在剛到達轉向點時,會擱淺右邊航道,該死!他怎麼知道我過去約一小時,是如何渡過的啊!多年後,航運前輩提倡,九命怪貓操船法,自覺壓力山大時,就要增加人氣,立即呼叫駕駛台其他船員,到駕駛台增加人氣,真的是樓上叫樓下,樓下叫鄰居,畢竟大家都在一條船上。
避碰的心理壓力
現今來說,這是個險情。誰能責罵缺乏經驗的當值船副?成為一位船長,是我們職業生涯的目標。換句話說,這是我們保持家庭活力的方法。這本書的目的,就是減輕年輕當值船副的心理壓力。讓年輕的船副,在同一時間能繼續個人和家庭目標,取得必須的知識與培養技能,來達到最終專家的階段。
在我們探索全部避碰危機和預防措施細節的之前,讓我們看更多一些什麼會造成我們的壓力。
根據人為因素學,技能是來自一個人的長期記憶,更詭異的是,它來自我們的潛意識。長期記憶,能將持續長時間的記憶和特徵,保持有用,尤其在極端壓力下更為重要。
假設是一個沒有經驗的船副,放在瞭望職位上航行當班?我們來看許船長回憶錄(http://captainlinhui.blogspot.tw/2008/12/blog-post.html) 在他1963年還在當二副的述說。
“記得船是靠在基隆港的18號碼頭,左舷靠碼頭。沒多久,船要開航了。
和往常一樣,我在船尾,把所有纜繩都收進後,右邊船尾帶上一艘拖船(Tug),以便將船拖離碼頭,而纜繩正逐根絞進船上。
這時與駕駛台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(在當年,對講機還沒問世呢!),電話那一頭,傳來船長急促的聲音,叫我快點到駕駛台來!
我心裏一想,是不是發生了什麼意外?!
我就告訴副水手長CASS B(現在已經沒有這個編制了。)把纜繩收進,並注意收拖駁纜繩要快。
交代好後,我立刻趕到駕駛台。
到了駕駛台,只見船長望著三副、再看我,然後氣沖沖對我說:「你看看!你看看!」然後,就下去回自己的房間了!
鍾三副這時是站在駕駛台前的窗戶邊的車鐘(Telegraph機艙傳令機)旁邊,滿面憂愁的向前看。
這時,船已經離開基隆港,船頭的大副、水手長等早已不在船頭。
船剛剛越過小基隆,向先島群島、沖繩島南方航行。前面風平浪靜,沒有小漁船。
這時候海圖上的船位是多少?
我回頭一看,海圖桌上的海圖竟然空空如也,沒有標示船位!?
這是怎麼回事?
我大概可以猜出來船長氣急敗壞的原因,但現在先擱著船長這件事。
我不假思索,馬上進行以下事項:
1.先到右舷,量測小基隆的方位。
2.然後,再到雷達上,量測本船與小基隆的距離。
3.最後,再畫到海圖上。仔細一看,本船已經到了要開全速的位置了。
4.於是,我立刻把車鐘前後搖了2次,機艙也回應上來了。
5.我立刻打電話到機艙,回報時間,並說已經ring off了。
如此一來,才算是完成了開航的程序步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時,我問鍾三副,為什麼沒有標示船位?
他說,對不起,他不知道什麼標示船位?他還沒有上過船,不知道這些事情。
這是真實的故事,多年之後,這位三副成為船長,船公司給他的航海實習資歷,並不是真正在船上實習的資歷,而且他甚至無法辨別船艏船艉,他三副的適任證書也是一次通過,他從學校得到模糊知識的情況,並且沒有透過任何過程,來累積任何實際技能,在以前他從未經歷的一種情勢下,那時哪能有其它什麼經驗?只能”滿面憂愁的向前看”。
現在這種瀏覽(GLANCE)的現象,只要船上有新進船副,仍不時在船上發生。當然,這是極端案例,較常見的情況是,船副在駕駛台上,對重要的線索一一觀測,但沒有採取任何實際的行動避碰,這就是瀏覽。雖然有心要做事,但去沒有明確的感覺,要做甚麼?只有邊摸邊等上級指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