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1
商品介绍
2
人文科学4-1风险 习惯成自然 察觉不到的东西才是风险 个人的认知跟社会的认知有所差距3
http://www.sailed4seas.com/cn/ 李文愚的个人网站

首页 商品介绍 > 人文航海:21世纪HELM > 人文科学4-1风险 习惯成自然 察觉不到的东西才是风险 个人的认知跟社会的认知有所差距

434

人文科学4-1风险 习惯成自然 察觉不到的东西才是风险 个人的认知跟社会的认知有所差距

这个世界呢的风险永远都在,但是呢最危险的事情,是我们的认知。
我们对风险的认知,是我们危机的来源,主要呢是由我们大脑的几个结构组成,第一个就是我们的知识,第二个是我们的技术,第三个是我们的文化,第四个是我们的情绪,第五个是我们的直觉,还有第六个是我们的注意力。风险的代表的是我们的知觉,能够让我们处理这些危险的能力。

人文科学4-1风险 习惯成自然 察觉不到的东西才是风险 个人的认知跟社会的认知有所差距

各位朋友大家好,这次我们人文科学讲座第四章第一讲,上一章呢 我们讲的是沟通,这一章呢 我们要讲的是风险。 这个世界呢的风险永远都在,但是呢最危险的事情,是我们的认知。所以呢这个世界我们应该要感觉些什么?然后呢从这些感觉呢,我们应该要什么?得到什么样的认知?是要讨论的东西,这个世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,模糊性跟他的复杂性。不确定性这个东西呢,就是我们恐惧的来源,我们什么东西都能确定的话,我们就没有恐惧。那这是永远都不会变,现实世界就是这么复杂模糊跟不确定,随时在变,时时在变,世界就像太阳,对每一个人,那这个世界呢,对我们来讲呢,也是暴露在同样的风险。 我们对风险的认知,是我们危机的来源,主要呢是由我们大脑的几个结构组成,第一个就是我们的知识,第二个是我们的技术,第三个是我们的文化,第四个是我们的情绪,第五个是我们的直觉,还有第六个是我们的注意力。风险的代表的是我们的知觉,能够让我们处理这些危险的能力。 我们能不能安全又有效率的去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危险,就是我们的风险。知觉呢是相对於我们能够察觉世界的能力,察觉就是对一种情况,或者是什么的了解。我们意识层面的差别,就是我们的注意力,我们现在特别注意的东西啊,就是我们意识层面的察觉。那这里呢我们稍微解释一下,人脑工作的层面,知识就是我们已经知道,这附近环境的因子,那是存在我们的短期记忆里面。技术是在我们的长期记忆里面,我们能够做到,或者能够认知,不必呢 再重新考虑他的正确性,也就是我们习惯性的一部分。文化是我们这一个团体的长期记忆,是行动成败最大的关连。我们的感觉情绪是我们行动的红绿灯,我们前面说过呢 沟通的红绿灯是情绪,哪现在我们的感觉呢,就是我们行动的红绿灯。我们感觉良好,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,做任何事情都不怕。自我感觉不好的时候,做什么事情都很怕。我们的直觉就是我们的潜意识,或者是无意识在紧急的状况之下给我们的回应。那这些呢有时候是不知不觉,有时候是后知后觉,我们习惯说呢下意识,下意识就是我说的潜意识,就采取了紧急煞车的行动,这就是直觉的一部分。我们的注意力是我们对情况的察觉,风险就是我们对情况,察觉不到现场的情况。如果我们都能够察觉得到,哪风险就不成为风险,那就是我们察觉不到的东西,才是我们的风险。 那我们前面说过,我们的意识可以察觉的项目呢,只有5加减2,就是神奇的七,这么多。这是永远都不够用,你看我们开船,大概手边能控制的东西,大概还有七样。开飞机呢,至少有十一样,他的舵就分左右舵跟什么垂直的升降舵,翼板,两部发动机。 世界是随时在变,时时在变,1分钟前呢还ok,但是呢经过1分钟以后,情况就改变,而且呢超乎我们的控制。我们的注意力需要呢,在情况改变前后,发挥作用。我们说呢前1分钟还没问题,后一分钟呢就风云变色,本来呢文章里是一个海上的案例,也就是船只进港,那这个我们放在后面人文航海再讲。那我们现在就谈基隆河复兴空难的事件,那在34分24秒的时候呢,飞机起飞时,1号发电机呢失去动力,等到35分36秒,经过了72秒,飞机就坠落在基隆河,在一号发动机故障之前呢,世界呢都是美好的,一号机故障以后,因为呢操作失误,1分钟12秒以后呢,就就烟消云散。 所以这个就是呢一个很大的风险,那这个风险呢,跟我们要来探讨的东西是一样的。总之呢 现在可以简短的说一句,就是什么“习惯成自然”,再危险的行业,如果养成了一定的惯性,尤其是什么自信自满,或者是不好的习惯,没有呢遵照的标准作业程序来做核对的话,就容易发生问题,风险就会变得非常的大。 我们可以察觉的世界呢,其实呢是我们大脑里面不同的思考过程。我们大脑里面有短期记忆,还有我们的注意力,还有我们的认知能力,还有我们的决策能力,要评估并且学习,那这些呢 最后都会综和在我们的工作记忆里面。我们的大脑呢可以说是像大海一样,有一层一层的波浪,这些呢波浪都在竞争著我们的注意力,也许呢我们比较能够感觉得到,就会浮现在我们的意识层面,但是我们人的意识啊,只有七样东西,跟我们的工作记忆一样。可是这个意识,要调解我们的情绪,我们的程序记忆跟我们的脉络记忆,那什么时候应该要用到我们的感觉?什么时候应该要依照工作的优先顺序来作那这些呢?就是我们工作的习惯。 所有的这些情绪啦,程序啦,脉络的长期记忆呢,都是在我们大脑里面,不同的或者是说我们下意识运作,那这些呢长期记忆会竞争使用,我们感官的注意力,我们有时候会注意用耳朵听,有时候会注意用什么用眼睛去看,或者就是静下来感觉他的震动,或是热度。那这些呢不同的感官所查知的东西,还要能应付我们身体所带给我们的情绪记忆,好像我们看到害怕的东西呢,自然就会手脚冰冷,四肢僵硬,就冻结在哪里。其实呢我们的大脑还是在运作,那现今的情况之下,什么东西是最合适的动作,就是凭藉的我们的感觉,或者是直觉。 我们在做事,都是凭著我的什么胆量在做事嘛,这确实是事实啊。
因为呢同样的事情,你喝了酒以后,你的警戒心比较低啊,你就干了作乱犯上。没有喝酒以前啊,你的自制力很强,你就不可能会乱做坏事。那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发生的事情,如果呢我们知道事情明确的因果关系。不会有什么风险,只有在我们预期的因果关系,跟我们现实世界不一样的时候,才会发生风险。 好像呢你平常的杀人放火,都没罪啊,你在战场上面。你到处杀人放火。如果呢 你呢在一个平静的市区里面杀人放火,那你就变成了全民公敌,大家都要攻击你。因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跟你的作为是相对的,哪有的时候,杀人放火是正确的,哪有的时候呢却是错误的,所以这是一个集体的认知。我们呢也可以说是,我们个人的认知跟这个社会的认知有所差距的时候,就是我们个人风险的开始。当然这是说的个人修养的部分,如果就开飞机 开船 开汽车来讲,他的风险,就是我们认知的危险,跟实际道路上 海面上 天空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风险,有所差距的地方。 我们看看呢,佛教讲的受想行识,受呢就是我们感官。能够感受到的东西。想呢 就是我们的长期记忆,所提供给我们的想法,或者是我们的情绪所给我们的感觉。行呢 是我们真正付诸实施的,我们有想法,不一定有做法,那我们真正做了以后呢,这三种集合起来,才会成为我们的识,也就是说我们的认知,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想法跟做法,表现在实际行为上面的,养成我们最后的一个惯性。
14881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