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碰隨筆”是一本在職與想要,成為船副或船長必讀的書.
作者早年航海遭受不景氣的影響,飯碗朝夕不保,只因心念已定,立志做一個船長,雖然險阻重重,環境在變,技術在變,人事在變,仍然一本初衷,勇往直前。但是志向遠大,並沒有保證會成功,其中最大的困難,就是避碰。避了大船,要避小船,避了一條,還要避一群,避了一群,整海面都還要避,而且單拖,雙拖,機帆船,舢舨,快速船,慢速船,狹宰水道,滿海面燈火,大小相映,遠近爭輝。過的了今天,還有明天,過了這口子,還有那道灣子,沒完沒了,前途何在?四顧茫然,手酸腳軟。
在海事案例中,發生最多的就是船舶碰撞,而且發生率居高不下,這不但是在職海員的痛,也是公司管理階層的最痛,更是新進船副的惡夢。船舶碰撞,早在40年前,就有國際海上避碰規則,在規範海上避碰的情境,20年前,也有操船模擬機在訓練各種狀況,還有公約規定強制安裝,船員要受訓的自動避碰測繪雷達,但這些對減少避碰發生,幫助不大。海上碰撞,百分之九十是人為因素,對早期警報警覺性不夠,但是對照實際發生碰撞的案例,認真檢視碰撞的處境,作者卻發現大部分案例,瞭望不足是遠因,但是對避碰方法的不了解,才是近因。
現行海員,學校,訓練中心,船公司等,對於避碰,無一不是,專注於減少瞭望不足的遠因,但是對避碰方法不了解的近因,卻是聴天由命。認為好好瞭望,就不會發生碰撞,好像海面上只有一條船,國際海上避碰規則也是如此,這些就是船公司與各級主管官署的責任與義務,替船員畫下紅線,如何在安全區域操作,船員只要做個乖乖牌,就能稱職,避免事故。實際卻是事與願違,碰撞永遠是發生在所有人,都最不樂見的紅線內,更準確的講,就是在紅心,紮紮實實的撞在本船,船上有我們的同事,公司的貨物,還有我們作為海員的尊嚴。就像作者想要好好幹船,做個船長,卻也不能免於碰撞的威脅。
我們能排除了遠因,卻不能排除近因,造成碰撞發生。甚至於不會發生的碰撞,因為無知而碰撞,兩船從進入CLOSE QUARTER SITUATION,到兩船實際發生碰撞,這一段時間,本船要有甚麼樣的警覺,可以採取甚麼措施,到底有沒有碰撞危機? 卻是長久以來的空白。這樣的缺口,對海員的操作,造成的警張壓力,本書由碰撞的物理出發,加上船體運動的特性,兼具避碰公約的完全理解,放棄生冷的理論陳述,由培養避碰的感識,與處境的了解,讓追求海上生涯的船員們,有學以致用並可深入研究的標的,實為數十年,難得一見,最全面與實用的職涯工具書,不容錯過。
預計將於明年中出版,精裝彩色三百頁,採圖文分冊,方便閱讀攜帶筆記,定價2000元,台端如有興趣可以預先訂購,年前訂購價八折,團購十本以上九五折,二十本以上九折。
操船者的金箍棒-1
在ARPA的顯示幕上 ,每一條船都有他 的速度向量線. 速度向量線可能是 代表3分鐘的前進方向跟速度,也可能是6分鐘,9分鐘的 速度向量線 .這根線就是我們的金箍棒。
金箍棒的 特色是可長可短 代表我們的船速可以快,也可以慢。
那我們就要來談談 碰撞的點線面, 都是由這一根金箍棒開始。如果兩條船的速度向量線 在 3分鐘的速度向量線 有一個焦點。這個焦點就是可能碰撞的地點 ,我們船頭指向090時候 碰撞的方向就是在090 船頭開向120的時候 碰撞點 就在120 。
同理可知 只要船隻的船首向,指到任何一個方向 這個方向 跟其他船隻的 航線 交會的地方 就是可能的碰撞點。

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1152093721517158&substory_index=0&id=1090928594300338
我們看一號船與三號船
在這個 交叉相遇的 情況之下, 所採取的避碰行動 ,二號船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,但是卻是安全過關 ,差別就是在,有沒有碰撞危機 ?
沒有碰撞危機的時候 ,就可以直行, 有碰撞危機的時候 ,處理的方法 ,就是 一次性的解決 。一號船要讓 2號跟3號的被追越船,因為它速度最快 ,還要讓右舷來的4號跟5號橫越船 ,所以他的作法,就是 直接 將本船的航向轉到 四號船的船尾,然後等到4號船 繼續往前開的時候,再慢慢回到原來的行相 至於三號傳格式 一次的量 六號跟七號船 然後再慢慢回到原航向, 這個就是 避讓好幾條船隻時候,所採用的方法 。把所有該避讓的船隻,當作是一條大船 ,直接避讓到這條大船的船尾,也就是最後一條船的船尾,一次性的解決。
12913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