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
1
Products
2
操船點線面 (32) 20163
http://www.sailed4seas.com/en/ Captain Gilbert Lee personal website

Home Products > 痞客邦BLOG > 操船點線面 (32) 2016

24

操船點線面 (32) 2016

操船點線面 (32)

操船點線面

航行事故分析透露:
甲板索賠幾乎總是植根於個人的誤判,誤解,缺乏溝通或能力。

  1. 在迴旋支點和迴轉特性的經驗 /知識有限
  2. 避碰時,處理他船的安全距離是一個問題
  3. 風和水流的影響估計 經驗有限
  4. 涉及導航和幾個拖船的運用,沒有培訓處理複雜情況

有限的經驗和知識,促成判斷失誤,缺乏及早積極行動 。

做一個船長,是否就像老船員所說的,第一次下錨的時候,比較緊張。那一聲LET GO叫不出口,下過一次錨以後,就不成問題了。操船是不是就像是講師講的,船長只要會去接領港與下錨,就可以了。接領港與下錨,都是直線操作,直直開過去,依序減速,減到領港可以上來的速度,就把一切工作,都交給領港就好。

上面的總結是保險公司做的結論,第一個提到的就是,船長對於船隻迴轉性能的不夠了解,導致的事故。可見船長的工作如果只會開直線,不會轉向,掉頭,迴轉那就是事故的成因之一。偏偏懂得人還真不多,真讓人難以相信,不過這卻是事實。

就筆者本人來說,迴旋支點是在十幾年前,剛接講師工作的時候,到國外去受訓兩個禮拜,結果天天操模擬機。只有一個科目,就是到車航行,結果苦練了兩個禮拜,船都開不出來,所以現在的船長,還能夠到車航行,比我當年來做講師的時候,強的多了。結果回國以後,又苦讀了兩個月,仍然是百思不得其解。最後只有敬備薄禮,前往拜師學藝。前輩的教導說是,現在有兩派人馬,肌肉派是不管任何操作,東南西北風,順流頂流,就是紮好馬步,前後拖船輪流頂,耐心推。另外一派就投機取巧,會看迴旋支點在哪裡? 利用迴旋支點的變化? 來調整船頭船尾的近靠。那個時候,我已經是航行了將近10年的船員,根本就沒聽過什麼,叫做迴旋支點。

操船的線,當然就是迴轉半徑。這也是又過了5年以後,才了解其中的澳妙。至於迴轉速率,是這三四年才有比較深刻的了解,當然筆者是受20世紀的海事教育,不夠完整。因為前兩個世紀的操船,唯一講的,只有一個東西,那就是船隻的位置。船隻擺放的位置,關係到不可抗力,也就是配合大自然的力量。另外一個就是船隻的速度,船隻的前進/後退速度,會決定船隻的迴旋支點位置在哪裡? 第三個迴轉速率,迴轉速率的大小?是操船,尤其是港內操船成敗的關鍵。這些都是後話,那我們就從頭一一開始鋪陳前進。

Shiphandling is a combination of art and science
•The “art” skills are derived from experience and natural ability.
•藝術要 
揮灑自如,留白。是由經驗與直覺來的。
•The “science” skills are derived from knowledge and training.
  
技術要沒有疑問,不確定。是由而來的。
  Knowledge ->training->experience->skills->Instinct

  知識-> 訓練-> 經驗 ->技術 -> 直覺-> 藝術

和迴轉特性的經驗 /知識有限 : 是我們第一個要討論的,但是歧路亡羊,本文的對象是在職海員,所以我們先談一談,正確的SOP標準作業程序,上駕駛台的第一件事,就是檢查風向水流,有的人說,我的技術好,3級風5級風,都不成問題,那4級風6級風呢? 7級風8級風呢? 就算你是全國第一把交椅,颱風你就不能操了罷。沒有檢查風向水流,

  1. 誰知道 你今天成不成問題?
  2. 誰知道 船位要怎麼擺? 君不見,以前整本操船書,都是把風向水流,標的清清楚楚,作為操船的依據。
  3. 誰知道 等一下轉向時,成不成問題?

請看上圖,本船(紅色)要先左轉再右轉,你知道 等一下,向左轉比較快? 還是向右轉比較快?

這樣講好像不痛不癢,那就換一種講法,等一下,向左轉會轉不動? 還是向右轉會轉不動?  

如果轉的不好,就會撞橋墩,結果右轉太慢,撞了橋墩,船長當場扣留問案,開庭審理,兩年限制出境,不知道薪水領多少? 當然真正的原因是,電子海圖的資料誤判,造成撞擊。這裡只是舉例,感受一下。

  1. 誰知道 等一下靠碼頭時,是攏岸風,還是離岸風?

能利用風力,就要先知道風往哪裡開? 話說的容易,還要有靠泊的計畫,靠泊計畫如下

這不是笑話,現在的大船,就是帆船,而且是帆不能落下來的帆船。能敬畏大自然的不可抗力,才能配合上帝操船,自然就不會有危險。

操作變數要先模組化,分三類

•Forces at hands 可以控制的力量;人和

–Propeller 主機

–Rudder 舵角

–Bow Thruster 船首推進器

–Anchors 船錨

–Tugs 拖船

–Lines 船纜

•Forces to be aware Always 經常變化的力量 : 地利

–Approaching Speed 進靠速度

–UKC 船底下水深

–Pivot Point 迴旋支點

–Lateral Motion 船隻的側運動

–Drifting angle 漂流角

–Slow Steaming 慢速操船

–Shallow Water Effects 淺水效應

–Bank Cushion/Suction 岸推力/岸吸力

–Passing Ship Effects 交互作用

Forces to be use Beforehand  不可抗力 : 天時

Wind 風力

Current 水流

Tide 潮汐

這些變數,雖然缺一不可,但也不是同時作用,所以掌握正確的時機,就很重要。甚麼時候要注意甚麼? 要有一套標準操作程序,這在航空業,就非常明確,雖然不盡全對,但是已經把應該要注意的東西,都包括進去了。

我們可以說,每一個領港都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操作程序SOP,很不幸,不見得全對,就算SOP全對,實務上,還是有看到領港疏忽的地方。

橫靠碼頭,雖然不太合乎時代潮流,也不適合大型船隻使用。但是我們在這邊做一點討論,可以了解船隻的操縱特性。如下圖

  • 船隻迴轉時,迴旋支點在船頭,所以船尾的動量/慣性比較大,也比較難制止,這時,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點,在橫靠碼頭的時候,建立較大的迴轉速率,也就是迴轉的慣性。
  • 然後船頭部分,利用船艏推進器,或者是拖船的推頂,建立船頭跟床尾一致的橫向速度,這時船隻沒有前進的速度,迴旋支點很可能就是在船中。
  • 如果我們沒有利用迴轉的時候,船尾迴轉的慣性,如果想要用拖船來建立這種慣性,就非常困難。
  • 如果有其必要,在做大角度迴轉的時候,就要建立多一點的迴轉速率,幫助船位橫移。
  • 要調整船頭船尾的橫靠速度,有一個很大的困難,就是都卜勒Log的不穩定,有時候訊號,因為水淺容易失真,或者是因為到車的水流,產生氣泡時,都卜勒log的讀數不準。但是現在有GPS的信號,可以參考。GPS顯示的船速,就可以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概念。船隻的回轉速率,也是一個很好的指示,對於本船橫靠的態勢,有一個清楚的了解。

有時候,也許我們可以利用風力,來協助我們的橫靠。 如下圖,西南風

  • 本論開始回轉時,也是使用的右滿舵,向上風迴轉,所以迴轉速率建立的非常快。
  • 迴轉速率太多時,可能需要先正舵,降低迴轉速率。
  • 保持船隻與碼頭平行,等到船隻沒有前進速度的時候,利用風力的推頂,把船隻往下風的碼頭推。
  • 如果風力過大,便需要使用左滿舵短進車,把船尾推開碼頭。
  • 至於船頭的部分,是使用船艏推進器持續的向右舷推,以抵抗風壓。因為船首推進器的馬力較小,所以操作的時候,應該是保持船艏推進器持續的出力,等到船尾靠的太快的時候,才使用短進車滿舵,把船尾推開。
  • 或者視情況,降低船艏推進器的出力,讓船頭下風。
  • 這個POORMAN TUG是死活不顧,忠心耿耿,盡忠職守,風力小的時候還好操控, 風力大的時候,就應該叫拖船備便,把船身拖住,不要靠的太快而失控。

離岸風,如右圖,

  • 東北風從迴轉開始,就跟本船的迴轉方向做對,所以迴轉速率很難建立。
  • 如果風力的小的時候,船隻還可以建立足夠的迴轉速率,如果風力太大,船隻很可能轉向不足,直接衝到碼頭上面。
  • 這時應該利用倒車,倒車時,迴旋支點在床尾,船頭會下風離開碼頭。
  • 如果風太大,轉不過去,就不應該繼續加車,要讓船速歸零,最好是保持一點倒車,才會容易迴轉。
  • 如果迷信本船主機的出力與舵效,硬是要進車掉頭,很可能就是落得身敗名裂,事後研究原因,就是根本不懂迴旋支點在哪裡? 可笑。出了事,還不知道錯在哪裡。

總結就是:    倒車動頭,進俥動艉。 

 

 

1291380